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前身是1998年4月在采矿研究室、地质专业委员会、测量研究室、矿建研究室、岩土所、高水所基础上成立的“资源开发工程系”,2002年6月更名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加强“双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12月原“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分设“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能源与矿业学院”。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下设应急与安全管理研究所、火灾与消防工程研究所、工业安全与职业危害研究所、城市公共安全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生教学中心、本科生教学中心、实验中心等机构。学院开设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安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2008年、2014年、2020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消防工程专业为北京市一流专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2021年均被列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被评为A+。学院有3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教授22人,副教授1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各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平台优势明显,目前建设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学院共出版教材7部,发表教学论文近70篇,获国家/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部级科研奖项7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7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件;目前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8项。
学院现有在校生1550人,其中本科生720人,硕士研究生620人,博士研究生210人。历年来院团委获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红旗团委”称号,北京市“达标创优”竞赛优秀组织奖。先后获得共青团“五四红旗”先进团支部3个、“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13个、 “北京市先进班集体”10个、“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5人、“北京市三好学生”14人、“北京市优秀团员”3人、“北京市优秀基层团干部”5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3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1个,获得国家奖学金75人次,其中1名优秀学子事迹登上《人民日报》。广泛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学,获“互联网+”国赛铜奖1项、“挑战杯”国赛铜奖1项、省部级创新创业奖励42项。1名毕业生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被人民日报和央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筑梦丝路”报道。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将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做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