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回到旧版 English

张兴凯

作者: 时间:2019-09-18 点击数:

1983 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从事安全工程、矿山安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科研、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近10 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32 项,发表学术论著60 余篇,取得专利16 项(其中发明专利9 项)、出版专著5 部,参加标准制修订6 项,主持或参加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课题)6 项。

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方向,主要围绕地下矿山灾害、露天矿山灾害、矿山尾矿库灾害的监测与防治,矿山安全信息化与物联网、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了重大技术和装备突破。特别是自2013 年以来,带领研究团体自主研制了边坡位移监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SSAR),并在国家非煤矿山安全科研实验基地露天边坡的试验场进行现场应用,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专家成员,先后为多起重特大事故调查、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依托该项成果,形成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的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方法”(ZL201410784028.9),于2018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依托专利形成的技术产品投入市场,打破了意大利等国家类似产品在我国的垄断局面。近5 年来主持了北京市尾矿库现状调查及风险分析、G20 会址周边尾矿库及矿山安全评估方法研究等北京市安监局重点研究项目4 项;组织编写了北京市金属非金属矿山地方标准3 项;发表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著作2 部;获得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 项。

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方向,聚焦地铁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和大客流疏运安全技术,国内最先建立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防灾系统全尺寸热烟测试技术、方法和成套设备(取得5 项专利授权,填补国内空白),特别是自2008 年以来,带领团队为北京市地铁多条线路(包括奥运线路、8 号线、6 号线、亦庄线等)开通试运营安全评估、运营安全评估、全尺寸热烟测试等工作,以及线网整体性安全评估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成套技术应用,成为北京地铁的首要安全支撑机构,并将相应成果转化为国家和行业标准在全国地铁推广应用,近五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 项。2015 年,按照北京市委组织部、统战部的安排,作为北京市第二批高层次党外8 名代表人士之一,在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挂职一年。挂职期间,推动并促成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挂靠挂职单位,使该单位成为全国第一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专业协会,也是全国第一家挂靠企业的安全生产专业协会;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十三五”轨道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应急演练桌面模拟系统”、“北京轨道交通典型车站安全风险评估”等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